阅读历史 |

第493章 奥运会风波(2 / 2)

加入书签

救那些被困的观众。

等到伦敦体育场的暴乱活动被镇压完毕后,已经是第二天了。

《泰晤士报》长篇报道了体育场骚乱转变为暴乱的始末,并在报道中指责伦敦奥组委的考虑不周,安保措施不严,镇压骚乱不力致使骚乱升级。

奥委会主席被迫向英国道歉,同时向其他前来观礼的政要致歉。

德国和法国媒体也趁机大肆报道英国人的丑闻,报道中明确指出就是因为英国人的傲慢和愚蠢才导致了这次丑闻的发生。

欧洲各国也相继转发德法两国的报道,英国的国际形象再一次遭受重创。

伦敦及周边城镇的监狱人满为患,暴乱更引发了伦敦市面萧条。

伦敦市长格伦.布莱特不得不为这次的暴乱承担责任,引咎辞职。

……

开幕式的活动结束后,比赛还得继续。

英国人为了挽回影响,率先在媒体上使用了奖牌榜这一形式来彰显国力。

以至于奖牌榜榜首位置一直是英国和南华两国轮流登顶。

英国人为了赢,开始在其他方面使用歪心思,比如在拔河比赛时,其他国家选手都是平底鞋,独英国人穿着脚底带钢板的鞋子。

这引发了美国人的抗议,英国裁判根本不理,导致美国人抗议而弃权。

英国人轻取冠军,而400米时,英国裁判故意偏袒英国独苗选手,南华和美国人都对裁判的行为予以抗议。

英国裁判我行我素,南华代表队不惯着他,直接请来凯莉,然后凯莉再去找顾拜旦,严重抗议之下。

伦敦奥组委只能临时换下裁判,至此南华取得冠军。

奖牌榜上南华和英国的金牌数量一直咬的很紧,最终两国的奖牌数量都到了29枚。

最后一项是足球比赛,南华和英国,争夺最后的冠军。

凯莉直接找到顾拜旦告诉他,鉴于英国裁判在其他项目上的偏袒行为南华队不相信英国人裁判,南华要求更换主裁判,不然南华就弃权。

英国人咬死不同意,最终南华弃权,让英国人轻取冠军。

虽然英国奖牌榜保持了第一,但是欧洲各国都嘲讽英国人靠着裁判赢得的第一并不光彩。

南华代表团虽然是第二,但是表现的硬气。

各国参赛领队都要求奥委会改革规则,杜绝以后再出现主办国裁判偏袒本国选手的事件。

体育竞赛不应该被不公平的竞赛环境所影响,顾拜旦爵士不得不向各国领队保证,奥委会一定会改革,希望各国领队给予奥委会以时间和耐心。

……

载誉归来的代表团以及获奖运动员全都获得了表彰,以及媒体宣传活动,断断续续的到了年末。

遥远的清国也发生了重大事件,掌控清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妖婆终于死去了。

清国进入了新的纪元,也距离最终的覆灭不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