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0章 大练兵之负重行军(2 / 2)

加入书签

完全程。

营部继续统计,直至负重行军速度达到40公里,完成负重训练的士兵比例只达到了2.5成。

至此一个循环的测试完成,营部开始指示士兵们减少口粮携带量,从携带2天到携带1天。

随着负重减少,士兵负重训练的时间和距离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个比例关系,经过营部统计对比后确定:携带2天口粮的部队也就是7公斤,是普通部队负重训练日常行军的最佳负重比。

这个负重量的部队,一定时间内(12个小时)可以保证快速行军50公里。

若是再减轻负重,极限能再提升10~20公里。

(抗美援朝时的38军就是这个数据,一夜急行军70公里。)

师部获得数据反馈后,认为部队的短途负重行军还有潜力可挖,是以下令专门针对中短途快速负重行军。

并下达了具体的实训标准,5公里,10公里,部队不可以出现掉队士兵,20公里掉队比例至多半成,

30公里最多1成,40公里掉队比例最多2成,50公里最多3成。

也就是说师部要求基层士兵,要能适应20公里以内的快速行军要求,大部分士兵要能适应长途奔袭要求。

师部下达这样苛刻的训练要求对基层士兵来说负担和强度已经很大了。

为了达成师部要求,营部对这些训练标准,必须得加码。

最终基层士兵负重实训要求直接变成了5公里负重训练,半小时内结束,10公里1个半小时内结束……50公里低至2成掉队比例。

营部的要求下达了,基层士兵还有啥办法,死命练吧。

不好好训练,就等着被战友和兄弟班组、连队嘲笑吧。

如此高负荷强训之下,赵佑金之流的士兵们终于体会到了生不如死的感觉了。

求订阅,收藏,月票,推荐票。

感谢书友20231207105134558、thq870422、钟馗小姐姐、白云苍狗w月票鼓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