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1、意外之财(2 / 2)

加入书签

了,蚊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野兽,手里有枪怕啥?

他们只是发愁回去,该怎么说服军中的官长同意搬迁。

……

石锦堂得知薛有福带回来一箱文玩字画后,当即来了兴趣,直接命令薛有福把东西拿到安海镇来。

薛有福把东西送到石锦堂的办公室,没有久留很快就离开了。

看着一箱子古色古香的东西,心情激动是难免的。

但以石锦堂的学识,根本无法辨别这些文玩字画的真伪,是以他很自然的想起郭嵩焘来。

郭嵩焘听闻石总经理召见自己,心中有些暗喜,以为石锦堂要向自己请教学问。

前一段时间他和石锦堂见过一次面,双方稍作交谈就结束了会面。

石锦堂直接表示:希望郭嵩焘留在安海镇中等学校讲学,这里气候适宜,有利于修身养性益寿延年。

郭嵩焘做过地方大员,又有出使欧洲各国的经历,本身对于从政、施政都有丰富的经验。

这样的人才留在西南非洲讲学是很合适的,开设一个行政干部班给他发挥,绝对物尽其用!

……

郭嵩焘对石锦堂的提议深以为然,安海镇的环境确实不错。

又有南华公司这个华人势力庇护,安全平静,对他而言最为合适。

留在这里安度余生,也很舒服惬意!

儒家讲究立德、立言、立功,便为“三不朽”。

他在清国已成官场公敌,德行早就被人践踏至泥土之中了,著书立传不用奢望,入仕立功更不可能。

留在在西南非洲讲学的话,轻易就可以达成“立言”成就,至于“立功”他不想考虑,自己始终是清臣。

“立德”倒也可以和“立言”同时进行,只希望在此留下衣钵传承。

他日有幸能够被清国重视,自己便死而无憾了。

遂决定留在安海镇客居,他的如夫人梁氏也很乐意留在这里。

因为远离清国,不用遭家中大妇的管束,而且这边的风气开放,衣食丰饶比待在湘省老家舒服多了。

……

郭嵩焘到来之时发现石锦堂正趴在桌子上观看草书字画,对开宣纸大小。

郭嵩焘搭眼一瞧,眼皮狂跳!

“董书!”

一声惊叫,把石锦堂吓了一跳。

“什么‘董书’?”

“哎呀,这可是董其昌的立轴。

你可知道,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我朝圣祖(康熙)和高宗(乾隆)皇帝都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旦夕列于身侧观摩临摹,乃是难得的精品。

这副立轴虽然不大,但是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一番品鉴下来,石锦堂只能目瞪狗呆,钦佩不已。

论品鉴书画,自己真的差远了。

“郭先生,能确定这副草书是真迹吗?”

郭嵩焘点点头,“这上面的印鉴看到了吗,‘董氏玄宰’、‘宗伯学士’还有‘玄赏斋’俱是董其昌私印。

这幅字的左上方铃印的‘诚府珍玩书画图章’乃是圣祖皇帝三子诚亲王之印。”

通过郭嵩焘的解释,石锦堂大概明白了,眼前这副字乃是清国皇家馆藏作品。

只是怎么会流落至刘永福手里去的呢?

不过这不是他该思考的重点,让郭嵩焘继续查看箱子里面的玩意。

郭嵩焘看过之后大吃一惊,“石总经理哪来这许多的珍玩?”

石锦堂呵呵一笑:“都是从清国收来的,郭先生帮着鉴赏一番如何?”

郭嵩焘当即点头,“正有此意!”

经过郭嵩焘一番整理,总共整理出金石珍玩43件,其中大多为青铜器。

文房清玩众多,镶宝石饰物若干,其中最贵重的乃是一个南明宗室金宝。

名家字画17幅,其中包含董其昌立轴草书1幅,斗方楷书1幅,郑板桥墨竹图4张,石涛山水画5幅,唐寅行书立轴1幅。

冯敏昌隶书对联1副,字画4幅。

整理完毕,郭嵩焘累的额头见汗,石锦堂忙送上一杯红茶让其缓缓。

看到郭嵩焘精神恢复了,他乐呵呵问道:“不知这些东西价值几何?”

郭嵩焘看着石锦堂嬉皮笑脸的模样,心生不悦,闷声道:“无价之宝,何谈价值?”

自听到董其昌、唐寅、郑板桥这些名字后,石锦堂就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

叶世龙这次的差事办的不错,好一笔意外之财!

PS:明日本文上架,跪求首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