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壮行,北境战备(1 / 2)

加入书签

乾泰二年,二月初五,雪融天青,万物蓄芽。

天子御驾亲征,城外延绵几十里的二十万精兵整装待发。

文武百官有些泪浅的,已经滴湿衣襟。

他们的天子,是个顶天立地的君王,为大雍劈荆斩棘毫不畏惧。

即使有时候脾气不太好,撸官降职从不手软,但真不是暴君。

而是一个胸怀天下并为之努力不息的少年。

对,他们的天子只是个少年!

却为了强盛大雍而去出生入死,凡是心底还存柔软之地的臣子,无不百感交集。

科考入仕时,他们也曾壮志满怀。

然而,先帝守成图稳,党派相争,世家掣肘,沉积难清。

他们空有抱负,难以施展,唯有随波逐流。

如今,看到天子言出必行,带兵亲赴前线守疆护国,臣子们岂能不受触动。

站在文武百官前面的明嘉公主,举起一碗壮行酒,敬给身穿铠甲的弟弟:“磨剑数年,锋芒出鞘,祝陛下大胜而归,雄霸天下!”

“好!”慕玄度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接着随手一砸,碗破成片。

他口出豪言:“誓师出征着战衣,不破乌古终不还。大雍必胜!”

“大雍必胜!”

“大雍必胜!”......

臣呼,将喊,兵呼应!

壮志凌云,激震天际!

来送行的官眷以及无数普通百姓们,也跟着热泪盈眶的高呼大雍必胜。

天子率领的大军,就在这阵阵激昂的高呼声中,拔营启程。

慕玄月目送出征队伍直到不见尾巴,才折返回城,坐镇朝堂。

御赐权柄,镇国公主监国,位同天子。

但她只在低于龙椅一个阶梯的地方摆个椅子坐着与朝臣们议政。

首先是要控制今年的粮价,粮价不能因为战事上涨过高,而过度影响民生。

这方面,明嘉公主已经有所预防,先是利用江南商会的人,平衡南北粮食供应,防止别的粮商炒高粮价。

二是参薯在南地的培植很成功,藤苗生长一切正常。

只是偏寒冷的地方培植效果不佳。

到时参薯培养成功的消息传播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粮商囤粮惜卖。

大局方向上,明嘉公主把控得让朝臣们都佩服。

大雍朝堂各项事项并没有因为天子离京而有所停滞,一切照常运转。

进入雪融冰化的北境,休整了一个冬季的镇北军,开始了战前准备。

作为镇北军统帅,卫离尘早早就开始了今年的征战布局。

去年的战绩有运气的成分,在乌古预判不到他们大雍会主动出击和推进的情况下,他们迅速占取到乌古的领地。

吃了大亏的乌古,今年必会全力反扑。

为了防止一冬季吃不好睡不好的鞑子发疯,他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边境领地巡逻,从正月下旬开始就从四批轮转升到八批,防哨线推进五十里,密切关注乌古动静。

果然发现乌古各部落还未开春人马畜就进行大面积转移,开始集合有力战团。

镇北军经过不断补充,现有兵力二十万,加上天子在年前南兵北调,镇北侯梳理了镇南军后,分出八万兵力支援北境。

如今这些镇南军正在沧州一带进行适应训练,一旦开战,随时补充战力。

加上天子即将带来的二十万大军,将近五十万兵力要力争把乌古的反扑压制在可控范围内。

如此,才算是把去年的收获,稳固把持住。

卫离尘清早出去转一圈后,回来吩咐副将符凌波:“ 今日要派三军中锋去北都迎接陛下,其余人等拔营前往阴山要塞,枕戈待旦。”

符凌波一惊:“鞑子集结好了?”

这才刚开春,雪还没融化完呢!

“早起的鸟有虫吃,同理,早打的战有收益。”

去年他们就是占了个出其不意,才一下子就夺回了被乌古占去的两州。

难说乌古不会学他们这一招。

符凌波想想有道理,他还伸头出帐篷看了看天,“今日会放晴。”

晴天雪化得快,鞑子说不定真的忍不住要出动。

“所以,我们得随时迎战。”卫离尘心有预料。

“我们大军未到,不需主动出击,保存实力,等陛下一到,我们再挥兵直取。只要攻下乌古一个军事要塞,今年的基调基本就定了。”

两国交战,重在士气。

一击而上,方为上策。

“召集部将议事,午饭后就拔营。”

“是!”符凌波挺胸吸了口气。

两手拳头一握,又要开始新一年征战,努力打还要努力活。

活着才能回去娶媳妇儿。

卫离尘看着握着拳头出去的下属,抿了抿唇。

手放到了胸口上,那里有公主今年写来的第一封信,他看了七回了。

他按了按胸口,没再拿信出来细读。

再等等,看太密信笺容易烂。

乌古皇庭,乌古大汗阴沉着脸愈发显得皱眉加深,作为草原上的雄鹰,他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