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4、引蛇出洞(1 / 2)

加入书签

,最快更新大宋带文豪最新章节!

“确实不能多等。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包拯知晓外面的情况,明白不能让丐帮成了气候,否则会非常难以消灭,所以他说道:“最近认识的那个臭小子,最喜欢的计策就是釜底抽薪。”

“所以,我也打算用一用。”

公孙策思考了一下,问道:“东主说的臭小子,可是……苏彧?”

“正是他。”

对于公孙策能够猜出是谁,包拯并不意外,毕竟公孙策跟了他二十多年了,一直充当他的幕僚和助手,是有这个默契的。

公孙策了然的展开扇子,笑道:“东主应该要去刑部了吧?”

“不去,今晚约了杜诜喝酒。”

“那就妥了!”

杜诜乃前宰相杜衍的长子,如今杜衍虽然已经致仕,在南都老家养老,可他的儿子,杜诜却在东京,任职大理寺评事。

杜衍以善于治狱闻名,更是庆历新政的变法派。

其家学传承自然不错,杜诜于庆历七年蒙荫律学博士,次年提拔为大理寺评事,然后……他一直在刑部上班。

大宋朝官制混乱,大多不做本职。

大理寺评事是杜诜的寄禄官,他的差遣则是刑部推官,主要管的是缉盗这一块,又因为宋朝六部大多虚置,所以杜诜的头上,只有一个长官。

那就是刑部侍郎梁适。

梁适作为枢密副使,还兼任了刑部侍郎,这跟曾公亮是相同的待遇,属于比较受器重的那种,说是侍郎,其实就是一部长官了。

六部尚书都是虚职,很少有任命。

然后六部官员又少,什么刑部郎中、刑部员外郎这些,基本上没有,大家都是从别的“单位”借调过来上班的。

所以,别看杜诜只是区区正八品的大理寺评事。

在刑部当中,缉盗这一块,那是真正的主事人了,包拯这次约后辈子侄喝酒,自然不是闲聊家常,而是有事委托。

丐帮最大威胁是什么?

是它在天龙八部当中被描述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会成员上千万,遍布大江南北,下至乞丐流民,上至富绅官员,都有加入。

它是一个全国性组织!

无忧洞要真正建立起丐帮,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想要将影响力扩散到全国去,而包拯要做的,就是暗地里示弱诱敌,明面上釜底抽薪。

如陈留那种,固然已经有上千人加入丐帮。

但是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州县,那里所谓的丐帮,只不过是一群乞丐、流氓在坑蒙拐骗罢了,他们是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只要刑部发公文,当地官府出手,必然可以极大程度的打击丐帮。

这是妥妥的阳谋。

只要杜诜顶住压力,就没人能够废除公文,梁适乃谦谦君子,不可能同流合污,再要有上级干预,那就只能是皇上了!

官家会帮他们?不可能!

因此,这釜底抽薪的阳谋会让无忧洞的战略不断收缩,压力越来越大,可偏生包拯的示敌以弱,让他们在京都连连获胜。

可偏偏……优势无法转变为胜势!

所以,他们必须有大动作,必定会冒险,必然会想着一锤定音,让开封府妥协,让包拯妥协!

……

兵马四动,饶是东京人见惯了大场面,也知晓出了大事。

因为瘟疫的缘故,街面上本来就冷清了许多,见那一队队的士卒跑过,人们都下意识避让开来,可有些人没法躲。

靠内城东南的醉仙楼,虽然并非是七十二家正店之一,但也颇为热闹。

此时店内依旧有上百人吃饭,当天武军的将士冲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明晃晃的刀子跟树林一样,谁敢乱动?

然而,封锁了整个醉仙楼,一一排查,却一个丐帮的核心成员都没有,酒楼的掌柜和店员交代,查出来的却都是新成员。

此外一无所获。

如此的场景在其他十一处地方同时上演,开封府这场声势浩大的打黑行动,最终竟然只抓住了百来个丐帮新成员,这些人还都是被骗的苦主……

“呵……”

“我当他包拯有何手段呢,现在看来,不过是凭着一副牛脾气罢了,这回看他打算杀多少自己人!想跟我们无忧洞斗,差得远了!”

醉仙楼旁边的孙羊正店,于三楼的雅间中,有两人看着窗外,不屑的说道。

孙羊正店不比樊楼是销金窟,在白酒出现之前,孙羊正店的酒是大宋第一,这里有大宋最好最烈的花雕酒。

不仅有花雕,各类大酒小酒,名目繁杂,风味迥异,堪称琳琅满目。

寻姑娘,自然是去樊楼。

喝酒,却是要来孙羊正店的,因此,孙羊正店的风格颇为不同,诸多武夫和契丹人、西夏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喝酒。

樊楼那一套,胡人玩不来,总觉得磨磨蹭蹭不得劲,在孙羊正店大碗喝酒才是正理。

而且,孙羊正店不搞行令那一套,有钱都能上楼。

这两名无忧洞的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哪怕装扮只是寻常民众,但依旧能上来喝酒,还借着地势观看开封府的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