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2章 窃取封神之权(1 / 3)

加入书签

第482章 窃取封神之权

明面上,姜黎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完善祭祀之礼,可实际上,他却是为接下来夺取封神之权做铺垫。

天帝能册封万神,天子自然也能。

先把先贤供起来,享受万民供奉,如此一来,先贤与神明的差距,就只差一个名分了。

而这个名分,天子是可以给的。当然,前提是天子的威望足够高,权势足够大。唯有如此,方能做到说一不二。

只要权势够大,那说你是神,你就是神,不是也是,天地众生,谁敢反对?反之,若天子只是傀儡,那妄言封神之事,只会惹人发笑。

帝辛现在虽然不是傀儡,但也说不上权势通天,对天下的掌控力实在有限。

不少诸侯只是名义上服从他,真正听他号令的,估计就是他自己都不知有多少?

这种情况下,帝辛明显不具备封神的能力,所以,姜黎只能先行铺垫,一点点加强帝辛的权力。

直到他真正在人域说一不二,那时,就可以尝试从天帝手中抢走一部分封神之权。

是的,一部分。

最后一种神是阴神,总司幽冥轮回、万灵生死诸事,目前还未诞生。

如今幽冥界未成,轮回未立,地府更是连影都没有,自然不存在阴神。所以,天帝的封神之权,就分为两大块,一是大神,二是正神。

地皇在位格上,虽然依旧不如天帝,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与其分庭抗礼的资格。

都说他斗不过仙道,那姜黎就是让世人好好看看,他究竟斗不斗得过仙道。

姜黎要做的,就是助帝辛窃取天帝册封正神的权柄。若帝辛能力有限,就助他窃取册封山神土地之权。

等姜黎助帝辛整合完人域的力量,估计颛顼帝也该退位了,而接替他上位的天帝,必然出自仙道。

神明分为三种,一种是维持天地秩序的大神;一种是调理四时,摆布风雨,掌握人间祸福的正神。

大神一般都是先天而生,每一个都极为强大,堪比先天神魔,甚至是更强。

大到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小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头,每一块土地,都可册封正神之位。

他们在天庭的地位,就相当于人间的诸侯,有时候连天帝都无法调动他们。想要请他们出手,都是用商量的语气。

天帝是仙道未来的领袖,很好,击败仙道,就先从削弱天帝的权柄开始。

在位格上,天子终究不如天帝。因此,除非造反成功,不然天子只能从天帝手中夺走部分封神之权。

至于姜黎为何要助帝辛谋划封神之权,也没别的原因,就是想给天道找不痛快,尝试破坏其计划。

大神之未,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天帝有册封大神之权,在没有多余位置的情况下,也是无法强者册封大神。

这没什么好说的,天帝都已经不是自己人了,自然要想办法干他。未曾听说过,改朝换代之后,原先的旧臣还能继续身居高位。

与其等天帝扶持周国推翻大商,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从他手中夺取部分封神之权,在增强自己的同时,也削弱其权柄。

若帝辛能力够强,就助他干掉四方鬼神,窃取册封天下名山大川之神的权柄。

所以,天帝的主要权柄,就体现在册封正神上。正神之位无数,可以说是涉及到了世间的方方面面。

细分的话,这些都是地神,姜黎给帝辛制定的目标,就是让他从天下共主晋升为大地皇者。

姜黎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了今日之事,通过完善祭祀之礼的手段,将人族先贤一手捧上神坛,为接下来窃取封神之权做铺垫。

同时,此举也能提高帝辛在人域的威望,助他尽快的整合诸侯。

先前人域之中,或许有很多诸侯不服帝辛,可此事过后,这样的诸侯肯定会减少很多。

至于那些已经生出二心的小诸侯们,都不用对他们做什么,他们接下来自己就会老实下来。除非天下大乱,不然绝不会再对大商产生二心。

……

这个时代没有法律,礼作为道德的表现形式,就是这个时代的法,是约束诸侯公卿的制度。

作为制定礼制的人,姜黎的地位无疑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刚刚被册封的诸侯,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中最为拔尖者。

虽无三公之名,可已有三公之权。天下诸侯,皆是对其尊敬万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而作为礼制规定的最高者,礼制虽然不是帝辛制定的,可他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礼法规定,天子最高,诸侯公卿次之,士大夫再次之。众人既然决定遵循礼制,那自然要维护帝辛的统治,及其正统性。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在无形中加强了他的权势,兵不血刃的就做到了天下归心,好处能不大吗?

以前周国若是造反,不说从者云集,那也不会少。

可现在,周国要是敢造反,在场的诸侯为了维护礼制,大概率的会选择作壁上观,而非相助周国。

这对大商来说,自然是好事。不过,姜黎觉得这还不够。

帝辛要想做到窃取天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