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恭贺一对璧人(1 / 2)

加入书签

蕈和扬起了脸,望向金佳氏,一别数月,她倒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还记得先前漪太妃的事情,众臣在大殿逼迫,她还吓得不敢说话,只敢向她寻求帮助,如今倒是越发意气风发。

这副头面,是在提醒她。

她如今已经有二十,该成婚离宫了。

蕈和寒凉地勾起唇角,起身行了极为端庄的礼仪,即便心生不满还是保持着最好的模样,“太后娘娘的礼这般厚重,蕈和万不敢当,还望太后收回成命。”

戚遥遥疑惑地皱眉,她看不出问题,只是觉得这头面这么好看,她堂姐为何不高兴啊?

谢琰终于冲她挥手引起了戚遥遥的注意,戚遥遥眯起了眼睛,眼看着谢琰东嘴唇,似乎在说。

“别说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大凉的条件反射,戚遥遥竟然真的听他的话将脱口而出的“真好看啊!”吞了回去。

她后知后觉,才发现众人的脸色好像有些奇怪。

只有戚晟与她是同样的激动。

其余人都是一副神色沉重的模样。

怎么了这是?

金佳氏见蕈和漠然无语,心中不免剧烈地跳动起来,她紧张地握住了手,面对这位比她小不了几岁的长公主,她还是有些慌忙在的。

可是一想到,这天下是她的儿子的,还是鼓足了气。

“长公主最是配的,这大齐天下也一位嫡长公主金枝玉叶,再贵重的礼也当得,长公主也勿恼,这幅头面,是本宫寻了不少老工匠制造而成

,光锻造也用了几个月的时光。”

金佳氏笑容持重,她看了看戚晟,“这宝石是陛下历年来所得,本宫便让工匠嵌在来冠上,这也是陛下的一片心意。”

戚晟显然没有察觉到这其中紧绷的氛围,单纯地好奇道:“长姐你可喜欢呀?”

蕈和皱起了眉,这便是用陛下心意来让她收下了?

一时间,殿内的氛围凉了不少。

金佳氏扫了眼众人,果然戚褚渊的神情最是紧绷,她起身弯腰继续说着:“长公主如今也有二十,未来择婿,出嫁之时用这幅头面最好不过,也是陛下的心意,本宫不过借花献福了。”

果然是这个意思。

怎么这宫中她是待不得了?

这么着急提醒她该出嫁。

蕈和僵持着没有回答,殿中一时间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戚褚渊不动声色,他下意识地转动指尖的戒指,侧脸竟有些冷硬,他眉一挑:“太后娘娘慈爱之心昭然若揭,对长公主关怀备至,连公主出嫁事宜都已然准备妥当。”

蕈和的目光凌然,看着金佳氏。

戚晟有些懵懂,他也不想让长姐嫁人,可是女孩子总会成婚,他很贴心地认为自己已经耽误了姐姐,不能再耽误下去,便没有说话。

“女孩子的年纪说过就过,这也不能再蹉跎下去了不是。”金佳氏对戚褚渊还有惧意,可她深吸一口气:“再者长公主的婚事,梁王殿下又什么着急替她回绝的呢?”

此言一出,内殿

所有知情的人都僵住了。

蕈和拧眉,心却猛烈地跳动着,陛下不知道她与戚褚渊的关系,更不清楚她和戚褚渊做过哪些交易,金佳氏这是要做什么?!

戚晟闻言也有些好奇,是啊,他长姐还没说什么,怎么梁王这般激动。

他盯着蕈和,蕈和背后起了一阵薄汗。

那三年如履薄冰的记忆在这一瞬间击中她的心房,她的手隐隐颤抖。

蕈和忍不住动了嘴唇,“太后娘娘…”

戚褚渊冷哼了一声,紧随其后,却是一点都不畏惧太后的话语,“长公主刚过寿辰,太后还未曾打理过满宫事宜,对长公主出阁的规矩又懂多少,长公主出嫁,乃公主至高规格,太后娘娘心虽好,却也未免急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极难听到梁王殿下一口气说这么多的话。

钱月冰默默放下筷子,真想给护长公主的梁王鼓掌叫好!

戚褚渊抬了抬眼:“再者淮南王自是皇室中人,也是长公主的长辈,王爷还未担忧此事,太后又何须操劳,在宫中清修自是最好,无需如此忧心。”

“长公主何日出嫁何时出嫁,归根结底公主自己的心意不是?”

淮南王眼看着提到了自己,戚遥遥的事情已经让他头疼欲裂,他感慨万分:“这儿女成婚可是大事,一看情缘,二看家世,自然得小心谨慎,不可擦之过急,还是得儿女们自己个愿意。”

淮南王打起哈哈来,一晃眼就将

话题带偏了去。

谢琰听了险些笑出声来,他抬手遮住了唇边的笑容,默默看了眼戚褚渊,他倒是毫不遮掩,满脸都写了不悦。

说话也是一门心思,慈爱之心与昭然若揭这两词语本也没什么,可是放在一起就显得奇奇怪怪。

这不是在说太后娘娘借着慈爱的意思,这背后的司马昭之心是昭然若揭。

而且淮南王才是长公主有血缘的长辈,太后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着急管蕈和的婚嫁之事,显然有问题。

这段话当真是反讽到了极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