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死地(1 / 3)

加入书签

在虎豹骑中任职了十数年的乐良,在战术配合这方面让任何主将都无可指摘。

他在急匆匆北上时,乃是分拨了两百斥候骑给蒋班督领,从中渎水西岸前去与夏侯惠会合,而自己则是从浮桥过水,从东岸沿水而上。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吴兵弃舟船从东岸走脱的可能。

毕竟夏侯惠那边是无法涉水追击的。

且中渎水东侧还有海陵县、东陵亭等沿江之地可让吴兵藏身,坚持到丹徒的援兵赶至。

事实证明,乐良的思虑很周全。

当吴兵船队越过广武湖、进入东陵亭地界时,孙韶还真有过这层思绪。

因为在这里他已然看到江都坞堡冲天而起的浓烟了,且先遣探路的几只走舸也回来告知,入江口被无数沉船给堵死了。

“弟身为督将而不察,中逆魏之计以令众将士身陷绝地,有负社稷,死不足惜。”

随着乐良引骑出现在中渎水东岸,孙韶黯然长叹,满脸愧疚对身侧的吾粲轻声谓之,“惟独意难平者,乃是竟连累孔休兄了。”

哪怕想不明白夏侯惠究竟有什么法子能逼迫吴兵弃舟船,但他还是依言前去准备了。

唉,你的说法太乐观了

尽是往好里想。

但夏侯惠还是回绝了。

“嗯,孔休兄言之有理。”

原来如此。

这个举措让吾粲面色一顿。

“将军,消息已泄,贼吴必复遣援兵来,我军若想诛贼将孙韶,时机唯在今夜。故我窃以为,非深入虎穴之举,不可建功也!不若将军与乐将军现今便并力抛射箭矢,挫贼吴士气、令彼等惶惶不安,而在入暮后以善水士卒泅水攻之,迫贼弃船,以期功成。”

是故也能猜到,孙韶这是要提前做好弃舟船上岸拼死一搏的准备了——位于中渎水东侧的江都坞堡虽然已经浓烟滚滚冲天起了,但在西侧有一座被密林簇拥的、修筑在大江崖壁之上的江水祠。如果吴兵弃舟船上岸,顺遂的抵达江水祠,茂密的林木可极大阻碍魏军骑兵的速度;且吴兵可在大江崖壁金鼓齐鸣、让丹徒的援兵经过时靠来接应,这样他们就可以跳江求生了。

斥候,皆是从精锐之中选拔而出。

尤其是他们诱敌的对象,就是原本驻军在大江南岸丹徒、需要乘坐舟船才能过来入彀的自己啊!

旋即,朗声应了“诺”便驱马归斥候骑了。

此时仍在飘着小雪,且天色已黯淡,马上就要日暮了。

孙韶在下令完后,还寻了其中一个缘由,低声给他解释了句,“此番我军仓促来平叛追击,无有携带口粮与辎重,恐难以持久。故而,有备无患也好。”

没有什么客套,蒋班拨马来与他并行,先是将江都易主与焦彝苟泉等人已然归去等战况说了,然后才小声的告知有吴兵逃窜归去丹徒报信,且提及了自己的建议。

但他知道,人一旦被逼入绝境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言至此,他慨然请命,“乐将军遣我所督的斥候骑,有百余人皆善水,亦有向死而生之果敢。若将军首肯,我愿领彼等泅水而攻,必不辱命!”

他在匡琦城见过孙韶私兵部曲的果触不吝死,所以不想让蒋班去弄险。

源于先前的相处,让他对夏侯惠有了一种盲目的信心。

但那八百水师士卒

属实令人担忧!

试问,能以内应制定引蛇出洞战术之人,哪会不提前思虑到骑兵不可涉水进攻这点呢?

当然了,他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出声反驳吾粲的观点。

至于,正值初春时节的天()

寒水冷,众人在跳江后被救上船的有几多、事后风邪入体而死的有几多,那就各安天命罢。

哪怕是身为骑卒,弃骑步战同样强悍。若依着蒋班的建议,趁着夜色泅水登船袭击,未必不能建功。

他虽然在将略上不如孙韶多矣,但并非是愚钝之人。

但让吾粲不解的是,事态已然到了要弃舟船上岸的地步吗?

明明,驻足在两岸的魏国骑兵,都只是整理阵型、让战马恢复马力,拿己方毫无办法啊

或许是看出了他的疑惑罢。

言罢,不等蒋班争辩,他又继续说道,“不过,公俊与麾下斥候今夜定是要随我临阵的。且去督促他们先饱餐、养精蓄锐,以待我逼迫贼吴弃舟船上岸。”

吾粲这才恍然,还不由抬头看了看天色。

先是赞了句,夏侯惠摇了摇头,“只是贼将孙韶并非无能之人,必有提防我军夜袭之心。我不欲见公俊以及诸斥候丧损于此。”

轻轻颔首,孙韶附和了声。

孙韶听罢,心中不由再次一记长声叹息。

所以,他又变成了忧心忡忡。

“公俊敢死之心,可嘉!”

将军有法子逼迫贼吴弃舟船?

蒋班微愕。

一旦入夜,饥肠辘辘的众人很难忍受寒风之苦,难免不会士气低迷。且在岸边时刻盯着己方的魏国骑兵,入夜后肯定会尝试鼓噪喧哗恐吓他们、不令他们休憩的。

而原本同样满目萧然的吾粲,闻言反而振奋了起来,并且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