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 祸伏(1 / 2)

加入书签

步度根与柯比能之间一直都谈不上融洽。

哪怕如今叛逃出塞了,二人誓盟约定兄弟与和亲共处了也无法弥补旧日相互攻伐的隔阂。

其原由不必说,还是血统出身的问题。

小种鲜卑出身的柯比能凭借着个人能力与魅力得众人拥护死力,称雄漠南;而步度根虽实力羸弱,但却是鲜卑雄主檀石槐之后、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一山不容二虎,鲜卑只能拥有一位单于。

在单于这个位置的归属上,他们注定了要相争相杀。

现今在外敌魏国的兵锋威胁下,他们虽然暂时放下了旧日的仇恨、抱团取暖,但二人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这便是柯比能担心无法安抚步度根的缘由。

事实上,他的预感很对。

当步度根得悉了郁筑革建部落属地被魏军袭击后,当即便怒气冲冲的来寻柯比能讨要个说法。

不是质疑柯比能的统帅能力,更不是要求柯比能对郁筑革建的疏忽做出惩罚,而是质问柯比能为什么没有将从漠北招来了援兵来助战之事知会于他。

是的,他是在质疑柯比能的诚意。

试问,柯比能连战事调度都不与他计议、不知会他,直接略过他就实施了,那双方媾和还有什么意义?连平等共处的权利都践踏了,那么彼此信任、抱团取暖一致对外的基础又从何谈起呢?

对于这样的质问,柯比能无法给出让步度根满意的答复。

毕竟,在他心中根本就没有过要与步度根和平共处、一起统治鲜卑各部落。将其诱出塞,不过是为了削弱魏国在北疆的实力,且寻找合适的机会并吞罢了。

如若此战他们顺遂的将北来的魏国中军击败了,那就是他踩着步度根的尸体加冕为单于、享受漠南与漠北众多鲜卑部落欢呼的时刻了。

故而,在面对步度根质问之时,没有过多解释什么。

而是直接承诺了他将给予的利益。

如顺遂击败魏国洛阳中军后,步度根的部落可以优先搜刮战场、获得远超他以及其他部落的战利品。

尚有对各自属地的划分。

他承诺在战后,将会把代郡以东的属地皆划分给步度根部落,二人可以效仿旧日匈奴分裂后南北单于分治一般,各自称为东单于西单于。

不得不说,柯比能的让步很大,给予的补偿很丰厚。

但他一点都不可惜。

没必要对一个必杀之人吝啬不是?

待他将魏军给击退了、没有外部势力干预鲜卑内部兼并了,他想将步度根攻杀易如反掌,今日承诺的一切日后都会回到自己手里。

对于柯比能的让步,步度根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虽然他并不相信柯比能的诚意,更不会天真到相信鲜卑部落能迎来两位单于。

但刚刚叛出魏国的他,于魏国兵锋当前,不能失去柯比能的相助。

又或者说,双方不过是彼此利用、各取所需罢了。

柯比能诱他出塞、想寻机会将他部落并吞掉,他又何尝不是在利用柯比能的实力来对抗魏国,想让柯比能与魏国互耗,让他得以坐收渔翁之利。

破镜重圆犹不免裂缝在,更莫说他与柯比能本来就是两个针锋相对的仇敌!

如此,双方的争执暂时化解了。

但新的争执很快又诞生了。

是关乎接下来如何应对魏军的决策上,步度根与柯比能持有南辕北辙的意见。

柯比能是想速战速决。

打算趁着偷袭郁筑革建部落属地的魏国骑卒尚未赶回来代郡之前,当即对魏军发起强攻,力争将漠北骑兵败的影响降到最小。

这种决策有些急躁,却也合乎时宜。

敢用于偷袭的将士必然是一军之精锐、绝对主力,若是等偷袭的魏国骑卒赶回来再战,那就要面对士气更高昂的魏军、更难以取胜了。

但步度根则以为不然。

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游牧部落对抗中原王朝的取胜之道——避而不战,耗着。

将远道而来的魏军的粮秣补给耗到不堪重负;将出塞已久却寻不到决战机会的魏军师老兵疲、将士士气低落,随后才会迎来大胜的机会。

所以,他的建议是让柯比能带着鲜卑联军原道返回。

回去平城、甚至是更北的强阴县,引诱魏军不得已继续北上、让魏军的粮秣补给愈难。

届时,敌疲而自身好整以暇,胜之不难矣!

如此深谙敌我优劣的建策是无法指摘的,但柯比能甫一听罢,便在心中否决了。

无他。

他须臾间便洞悉了步度根的意图。

什么疲兵之策也好、深谙兵法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亦罢,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里藏着步度根的私心。

试问,他都聚拢所有死忠部落举大军南下了,就指望着用这场胜利来提升自身的威望,向所有鲜卑部落首领证明,他就是继檀石槐之后的、当之无愧的草原雄主!

一矢不发就退兵归去平城,那不是令众部落首领失望嘛~

再者,魏军都做出深入郁筑革建部落属地腹心偷袭的事情了,他所控制的属地如上谷、渔阳郡以及东部鲜卑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