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4 章(2 / 4)

加入书签

清眼前这个不辨雌雄、华美而又锋利的人,在说什么好看。

分明在说方才之景,可那双眼里倒映着的,却全都是他。

——

不过两日,楼兰的使臣便抵达京城了。

与来京的其他藩国不同,这是这么多年来楼兰第一次进京朝贡。

而个中缘由,非为其他,正是陇西十八座城池。

楼兰与大宣接壤的土地,正是陇西十八城。十八座城池被突厥夺走之后,楼兰与大宣便被分隔开来,自也无法越过突厥,前来大宣朝贡。

今年,楼兰的土地终于重新与大宣相接了。

于是这日在城外,不顾礼节,楼兰使臣在见到方临渊的那一刻,便激动得险些要落下泪来。

昨日才刚下过一场大雪,

城外的积雪尚且没有除尽。楼兰使节看见方临渊的那一眼,

竟径直跳下马来,一脚深一脚浅地踏过积雪,一路行到了方临渊的马前。

“方将军,若是无您,我等今日如何有幸能至大宣的皇城啊!”

使臣身上宝石镶嵌的饰品叮当作响,跟随在旁的十六卫们惊讶过后,脸上无不是对方临渊的钦佩。

旁边的李承安还一直在看他,眉眼中的笑似乎恨不得现在就拍他的肩,夸他盖世英豪了。

可方临渊心下却微微一沉。

他翻身跳下马去,一把扶住了楼兰使臣,说道:“大人此话言重了。大人今日来京,是因陛下的千秋之岁,我等臣属不过是领命相迎罢了。”

说着,他转身看向旁侧的十六卫,命他们立刻牵来使臣大人的马,请大人上马慢行。

幸而各国使臣入京,只有南洋使臣风头最盛。今日到京的楼兰不过是个西域小国,既不需那样大的排场,也没有那么多百姓围拢观看。

那使臣上了马,便与方临渊等人一路入了皇城。

李承安随行在侧,见他容色恳切,倒是与他聊了一路。

原是楼兰这些年来的处境也并不好。

突厥连年都要从他们那里征讨牛羊金银,还常有突厥人纵马前来劫掠抢夺。

他们国小力薄,无力抗衡,苟延残喘至今,也全凭着他们身踞沙漠天险,突厥人也嫌弃那里不能放牧牛羊,故而没有出兵攻打。

如今,陇西十八城回归大宣,他们也终能得以喘息,今年也终于没有突厥骑兵的侵扰,百姓终得稍有生息。

说到这儿,楼兰使臣又赞不绝口起来。

“我们十余年未能纳贡,大宣竟还愿与我们通商,这是大宣皇帝仁厚呐!”他说。“也全仰赖方将军的定侯策,我们今年得到了大宣的麦种,比青稞的产量高得多呢!”

“定侯策?”旁侧的李承安不由得问道,前方率众开路的方临渊也微微偏过头来。

这是什么?竟连他都没听过。

“是陇西如今的主将,卓方游将军呀!”楼兰使臣说道。

“春天的时候,卓将军从京城回陇西,整理出了十七条靖边策略,说是出自方将军之手,是为陇西百姓和我们这些边境小国谋生计的。”楼兰使臣滔滔不绝,说到这儿,他笑眯眯地看向方临渊。

“如今陇西粮食也丰厚,我们在通商市镇又能买得到便宜的粮食,又能买得到粮食和菜蔬的种子,现下我们就都叫那十七条为定侯策,这‘定侯’,正是方将军啊!”

旁边的李承安都不由得发出了惊叹。

“方将军当真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人物!”他说道。

旁侧的楼兰使臣连声附和。

却见前头的方临渊微微偏过头来,拧眉看向李承安:“别乱说话。”

李承安连忙住了口。

眼见着方临渊不大高兴,他当即不敢再多言语,一路安安静静

地将使臣们送到了皇城前。

✧本作者刘狗花提醒您《白月光换下了女装》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方临渊便在这儿下马送别了使臣。

“大人勿怪。”方临渊拜别时说道。“底下的人口无遮拦,是我教导无方。”

楼兰使臣连道:“哪里哪里,将军太过谦虚。”

“不过,倒确有一件事,我想请大人帮忙。”方临渊又道。

楼兰使臣当即正色:“将军请说,我定竭力替将军解忧!”

方临渊笑着摇了摇头。

“关于定侯策,还有大人对我的满腹赞誉,还请大人分毫不要在陛下面前提起。”方临渊说道。

“请您一句都不要说。”

楼兰使臣微微一愣:“将军,这是为何?”

方临渊停顿片刻,笑道:“这点小事,不过是为陛下稍许分忧,算不得什么。功绩与荣誉,该全是陛下的,若大人替我在陛下面前海口夸功,那我就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楼兰使臣不大能理解汉人话里的弯绕,却也听得明白方临渊是不让他在皇帝面前夸他半句的意思。

他仍不大明白他为何这样谦虚,却还是点头道:“既然将军是这样想,那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方临渊总算松了口气,感谢地朝他点了点头。

他便停在了这儿,目送楼兰使臣在此下马,跟着接引的内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