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2 章(2 / 4)

加入书签

路,往南下巡按的队伍里挤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成一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比勾栏瓦舍还热闹。

方临渊也忙碌起来。

眼下已经入了冬,距离陛下的万寿节只有不到一月的时间了。万寿节在年关之前,素来各国的使臣都会赶在这个时候入京朝贺,这些日已经得了消息,说波斯与爪哇国的使臣已经在路上了。

朝贺的防务与仪仗,向来是卫尉寺与鸿胪寺操持的。今年十六卫戍司得陛下嘉奖多次,被特许参与朝贺仪仗,方临渊便要与卫尉寺的大人们共同主理。

方临渊从没想过,这差事竟这样复杂。

各国来朝,又有陛下的千秋之宴,两件大喜事凑在一

起,便需许多有司衙门互相协理。

掌管仪仗与銮帐的卫尉寺、负责外事往来的鸿胪寺,还有专管祭祀礼仪的太常寺全都凑在了一起,繁琐复杂,还免不得应酬交际。一时间,方临渊忙得头脚倒悬,接连几日都没能按时回府。

幸而几天下来,十六卫戍司的安排终于有了眉目。

也是卫尉寺的大人们熟谙礼禊,方临渊又与鸿胪寺的大人们共事过,也算熟稔。

他们很快分配好了卫尉寺与卫戍司所辖的范畴,方临渊便只管负责十六卫戍司的礼仪操练,等候外使入京了。

卫尉寺少卿特派了几个仪仗兵给他,交代好注意事项之后,笑着拍了拍方临渊的肩膀。

“也幸而有十六卫。”

他说。“否则,我们卫尉寺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大人此言何意?”方临渊不解。

卫尉寺少卿一愣:“将军不知道吗?”

方临渊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

便见卫尉寺少卿压低了声音,对方临渊说道。

“今年朝廷不太平,又逢陛下五十整寿,各国使臣都要入京,陛下便想将今年的千秋宴办得大些。”他说。

不太平……便要办宴?

方临渊才从充州兖州一路回来一遭,所见所闻又是百姓饥馑食不果腹、又是地方官商勾结生灵涂炭,现在听见这样的话,竟觉得荒谬得厉害。

即便今年各地收成不错,但荒年之后总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令民生恢复的。

怎还能在此时铺张放纵?

方临渊一时间心生怪异,面上声色不动,只听卫尉寺少卿接着说道。

“礼部的大人因此将各处的仪仗守备增加了一倍不止,可我们卫尉寺哪有这么多人?我便特求了陛下,请陛下增派人手。”

方临渊微微一愣。

他想起自己前些日回京时,那几个十六卫的小子眉飞色舞地告诉他,陛下嘉奖他们,说十六卫今年办事得力,这才奖赏他们这样大的荣光,在各国使臣与文武百官面前露脸的。

原是这个原因吗,只是巧立名目的借调而已?

方临渊出神期间,喂卫尉寺少卿笑叹了一声,说道:“但是哪里想到陛下请动的是咱们十六卫?十六卫在京中本就声名光耀,也是陛下垂青,才让我们有幸与将军共事啊。”

对上他颇有几分讨好的笑容,方临渊也没拂他的面子,跟着笑起来。

“大人哪里的话。”他说。

“这是陛下对我们卫戍司弟兄的恩典。这礼仪之事我是一窍不通的,若非大人提点,我怕到现在还手忙脚乱呢。”

一人相谈甚欢地又聊了几句,方临渊便将卫尉寺少卿送到了门口。目送着卫尉寺少卿的马车远去,方临渊长长呼出一口气,抬手揉了揉自己的脸。

都笑僵了,真累啊。

跟人谈笑几句,竟比奔走打仗还要辛苦。

幸而与卫尉寺的交割结束,需他应酬的地方也不多了。

眼看着到了中午,十六卫的兵马也准备好了在校场操练。方临渊计划着,操练一下午之后,今日便可早些歇息,就能赶着回怀玉阁好好吃顿饭。

却不料天不遂人愿。

这天日薄西山、校场上人困马乏之际,方临渊正要宣布解散结束,门前的卫兵却来报告,说太常寺的大人亲临检视了。

太常寺?

每年陛下的千秋宴都是由太常寺主理的,自然,他们这些负责外使往来的仪仗也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当中。

只是怎么这会儿来?

方临渊皱眉抬头看了一眼落下山头的骄阳,让疲惫的人马在校场上列队等候之后,亲自带人迎到了门前。

他没想到,来的竟是太常寺卿,也便是赵璴的那位嫡亲舅舅,窦怀仁窦大人。

只见那位窦大人神色倨傲,手负在身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锦轿。周围几个官员簇拥着他,而他却扬着下巴谁也不搭理,只慢吞吞地穿过一排行礼的卫兵,停在了方临渊面前。

全然不似当日在夫人身侧,悄没生息如霜打茄子一般的窘态了。

“下官参见窦大人。”方临渊行礼道。

只见窦怀仁凉凉地上下打量了他两眼,片刻才慢吞吞地说道:“方将军多礼了。”

说着,他抬步而去,竟径直错开了方临渊,朝着卫戍司里头走去。

“波斯国的使臣要不了多少时日就到了。我听卫尉寺的人说,他们负责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