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8章 京城一夜(上)(1 / 3)

加入书签

第458章 京城一夜(上)

只有吏部和兵部拥有边镇巡抚的推荐权,王司徒为了儿子前途,深夜微服悄悄的去了吏部尚书杨巍府邸。

杨巍也是山东人,有这份同省关系,还是能说上话的。

看到王司徒,杨天官不用问就知道来意,毕竟王司徒好大儿王象乾的名字,天天在朝廷“刷屏”。

在老天官的印象里,小王参政应该是一个挺本分的人。也不知道跟是谁学坏了,写奏疏居然玩这种长篇连载模式的花样。

更别说那挤牙膏式报功,每次只报一点功劳,但每天都要报一次功,连申首辅都不耐烦了。

不是为了当下一任宣府巡抚,小王参政会如此豁出去脸皮卖力气么?

“这次没什么机会的。”杨天官也不想忽悠同乡,直言不讳的说。

王司徒有点不甘的说:“杨兄可有人选了?”

杨天官答道:“京畿霸州兵备道的郭四维,也是我们山东人,他年科比象乾世侄早,也年长十多岁,而且在兵备道上积累了很深资历。”

王司徒的脸皮不够厚,此时便无话可说。

两个部的官员在吏部大堂吵了半天也没有结果,于是各自散去,下次继续吵。

所以这次王司徒深夜拜访天官府,算是无果而终了。

“加把劲,过了居庸关再换马!”林泰来对身边的家丁鼓励说。

不能怪三娘子不聪明,北虏对大明官场的复杂脉络一直是半懂不懂的,很难分清谁大谁小,只能简单的通过斗争结果来判断谁更强力。

而且杨家和前首辅张四维的张家、前宣大总督王崇古的王家号称蒲州三大家族,因为家族经商走私缘故,杨俊民对边情极为熟悉,很适合做边镇巡抚。

暂歇喝水时,右护法张武对林泰来问道:“坐馆私自回京师,不怕被人抓住把柄吗?”

兵部左侍郎石星和吏部文选司郎中、清流势力骨干陈有年却联手推举了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选——凤阳巡抚杨俊民。

在京城为了新任宣府镇巡抚人选而吵吵的时候,许巡抚被罢官的消息已经送到了宣府镇城。

杨天官推举霸州兵备道郭四维,赵志皋推举王象乾,这都在预料之中。

但是有一说一,杨俊民的竞争力确实很强,本身就出自山西豪族,父亲是前兵部尚书。

林泰来转头向后看了一眼,大吃一惊!

这娘们如此疯批的吗?自己只是想偷偷潜回京师一下,这都要来追赶?

最关键的是,杨俊民是林九元的死对头,只要是被林九元祸害过的人,都乐意支持杨俊民。

三娘子对此极为疑惑,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林太师还能忙什么?

其后三娘子经过对行辕官军和书吏的重金贿赂,得知林太师居然已经出城向东而去,很是莫名其妙。

京师和宣府之间实在太近了,三百五十里路程,全程换马跑的情况下,几个时辰就能到。

不出意料的,提名出了好几个候选人,竞争看起来很激烈的样子。

林泰来答道:“到时见机而作,尽量夜晚活动,然后再带个遮脸的围帽。

而后三娘子又去询问王参政,王参政却说林太师这两日很忙,让她过两天再来拜访。

立刻就是全城震动,上上下下都没想到,已经统治了宣府好几年的许巡抚说倒台就倒台了,一点体面都没留。

及到次日,吏部尚书、侍郎、文选司部郎,和兵部尚书、侍郎、武选司部郎汇聚在吏部大堂,推举新的宣府镇巡抚人选。

他连忙对手下们叫道:“上马!上马!”随即率先上了马,朝着东南方向狂奔。

估计出自大同的四阁老王家屏在杨俊民和清流势力之间,也做了不少协调工作。

一不做二不休的三娘子带上随从,以及大明官方派来的通事和护卫,直接纵马扬鞭,出城追赶。

既然有了定论,三娘子也就不再犹豫,立刻从馆舍里出来,第一时间去拜访林太师。

没错,就是被林泰来用来练手兵变的那个凤阳巡抚。

只要别人假装不认识我,那么就不是我!”

兵部尚书王一鹗并不结党,纯粹是靠着雄厚的资历和功绩,一步一步熬上兵部尚书位置的。

公正的说,王象乾确实不如郭四维有资格,王司徒真找不到角度劝说杨天官,他也不是胡搅蛮缠的性格。

林太师轻松的干掉宣府巡抚,说明林太师比宣府巡抚强大;

而宣大总督并不能这么轻松的做掉宣府巡抚,又说明宣大总督也不如林太师强大。

这时王大司马也提名了一个比较公允的人选,山东按察使宋应昌。

此时林泰来身边只有十来个绝对亲信家丁,正轻骑简从的赶路中。

连同乡天官的路子都走不通,王司徒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宣府镇巡抚是现如今九边巡抚里的第一肥缺,不知多少人盯着。敢觊觎这个位置的,谁还没点过硬关系?

来自青青大草原的顺义王王后兼王太后兼太王太妃三娘子终于可以确认,林钦差.啊不,林太师确实很硬,不是一般的硬。

三娘子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