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0章 闭门羹、四国掀起动荡(1 / 2)

加入书签

离阳皇宫。 “徐骁还是不肯出兵?”赵惇压制着杀意,冷冷开口。 “表面上仍是欲拼死一战的姿态。”老和尚杨太岁沉声道。 “拼死一战的姿态,哼、他这是做给谁看的? 给黑龙城?还是给我们? 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他难道真的已经投靠黑龙城了?”赵惇再也忍不住,开口怒喝。 要不是北凉三十五万铁骑张牙舞爪,随时可能出击,大秦和离阳大军又怎么可能直到现在还按兵不动? 导致大好时机浪费,让黑龙城就这么将北莽拿下。 光凭这一点,他对徐骁最后的一点信任,就彻底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杀意。 “陛下,事到如今,徐骁必然已经和黑龙城达成了某种约定。 我们要有最坏的打算,跟三国联手、势在必得。 一旦达成联盟,第一个就要处理徐骁,再驱逐黑龙城。 绝不能让黑龙城在北莽之地彻底站稳。”沉默半晌的张巨鹿忽然开口、斩钉截铁道。 杨太岁神情一动,还是未曾说什么,选择了默认。 赵惇目光阴寒,沉吟片刻,低沉道:“跟三国的联系如何了?” “还剩下一些问题,但问题不大。 只要我离阳肯让一些步,盟约就可以最快的速度达成。”张巨鹿笃定道。 “好,就这样办。”赵惇没有半点犹豫极为果断的一口同意。 ····· 大秦咸阳。 “看来北凉王府已经做出了选择。”尉缭子轻叹一声,目光闪烁,似在凝重的思索着什么。 大殿中,其余人皆是神色肃然,认同这个说法。 不管北凉王府到底有没有跟李道强达成什么协议? 其行为是最好的证明。 摆在眼前的,就是北凉王府阻碍了大秦、离阳,让黑龙城从容吞下北莽。 “尽快与其它三国结成盟约,先除北凉王府、再逐黑龙城。”上方,响起威仪如山如海的声音。 “唯!” ···· 就在南方数国无数人被李道强亲临、并吞下北莽而震动时,很快又发生了一件事,迅速传遍数国,引起极为热烈的议论声。 “听说没有?那黑龙城城主带着北凉王府大郡主,前往北凉王府看望老丈人,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怎么没听说?这已经是如今数国内最大的好戏了。 我听说,那李道强还携带了百里聘礼,可是连北凉城门都没进去。 哈哈,真是天大的好戏!” “是啊是啊,那李道强何等存在? 一统本境不说,还直接横扫了北莽,却被人屠徐骁拦在了门外,见都不见。 真是大快人心啊!” “没错,我朋友亲眼所见,那李道强十分尴尬,不过却忍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还待在北凉城外,希望徐骁能见他。 嘿嘿,人屠果然是人屠,不愧是我境千年难得一见的杀神、人屠。 做得好,绝不能让外境之人小看了我境。” “对对对,我素来不喜徐骁,但这件事真是做的让人感到大快人心。 敢如此对那位李城主,我服他。” “六天了、六天了,我听闻那位李城主最爱美色和钱财,真不知北凉王府大郡主何等倾国美色? 竟能让李城主这等人物,放下颜面在北凉城外足足等了六天时间!” “呵呵,这明显的可不仅仅是倾国美色,分明是李道强想拉拢徐骁。 否则他岂能受此大辱?” “不管如何,甘受如此大辱,这位李城主还真是绝世枭雄,懂得礼贤下士啊!” “说的是,要不然人家能做出一统本境的伟业?” ····· 庆国。 “好手段、真是好手段啊,到今日、那位李城主已在北凉城外等了六天。 这六天时间,让世人看到了徐骁的风采。 看到了这位李城主的诚心、礼贤下士。 也抵消了不知多少对黑龙城的本能敌视。 真是一步好棋,一场好戏。”皇宫中,坐在轮椅上的身影语气平静中带着丝丝惊叹开口,让大殿中其余人越发凝重。 “以其如今地位权势,却能如此放下颜面,不愧是绝世枭雄。 经此一事,徐骁的影响力更甚,他一旦宣布投靠黑龙城,必能影响大量人心。 霸道之举一向会使人抵触。 黑龙城一举镇压北莽、所展现出的霸道,本让四国共起抵触之心,此事却是让这份抵触之心少了不少。 我境的大门,已经被黑龙城打开了。”庆国丞相林若莆凝声道。 “陛下,不能再给黑龙城时间了,必须集结四国之力,一举将其驱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庆国司南伯范建行礼坚决道。 “臣附议。”殿中众大臣同声道。 坐在上方的庆帝没有多说什么,沉稳道:“那就同意吧,尽快出兵。” “是。” “陛下!西南急报。” 陡然,殿外急匆匆走来一人。 庆帝等少数人本能的感到一股不好的预感,看完急报,庆帝神色变得有些阴沉。 当鉴查院院长陈萍萍等人一一看过后,脸色皆不好看。 玄冥教、幻音坊、还有苗疆十万大山中的万毒窟同时掀起叛乱。 他们皆是百国的余孽,更重要的,偏偏在这个时候一起掀起叛乱。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 离阳。 “你说什么?曹长卿找到了西楚公主,要辅左其重建楚国?”赵惇声音不自觉的提高。 大秦。 “农家、墨家蠢蠢欲动,六国余孽正暗地里招兵买马。 哼、一群乌合之众,也敢反抗我大秦?” 齐国。 “太后、陛下,梁国、魏国等国余孽皆不安分,还有通文馆等江湖势力也似在谋划大事。” ···· 短短时日,四国境内几乎同时掀起了动荡,或大或小。 这些动荡看起来似乎并不致命,但四国皆不能轻视,即将达成的四国联盟,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