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4章 秦淮茹挨批(2 / 3)

加入书签

的开销只能靠张全蛋在火车站当临时工挣的那点钱。 搬运工工资低,还辛苦,而且,活计没有那么多,经常干两天,得歇两天,一个月只能挣到十五块钱。 再加上媳妇湖纸盒子挣的五块钱,家里的总收入只有二十块。 一家人俭省一点,不买菜,不买衣服,二十块钱足以生活了。 但是。 老娘跟媳妇看病抓药,每个月需要将近七块钱。 五个孩子中三个孩子已经上学了,每个学期得七块五毛钱的学费。 再加上买作业本,买文具的开销,平均下来,孩子们上学每个月得花2块钱。 可以用来开销的钱,只剩下十块钱了。 十块钱虽然少,张全蛋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也可以勉强维持。 关键是,还有两个孩子,早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看着孩子们围在哥哥姐姐跟前,艳羡的看着哥哥姐姐写作业,张全蛋心中很不是滋味。 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不愿意让孩子受委屈。 可是。 他真的没办法啊! 他不怕累,不怕苦,也想再找一份工作,可以在晚上干。 只是,京城里工作岗位紧张,有很多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更别提他这个出身不好的中年人了。 生活的困苦,张全蛋折磨得已经丧失了信心。 幸好,街道办考虑到他家里的情况,让他成为了扶贫车间的工人。 工资高,活轻松,张全蛋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第一个月,虽然不熟练,他也拿到了这辈子从来没有拿到过的高工资---四十块钱。 当天,便去菜市场买了半斤肉。 看着孩子们幸福的小脸,张全蛋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 让刘干事诧异的是,张全蛋的高工资,并没有在工人中引发太多非议。 心中顿时一叹,看来扶贫车间真是个好地方。 如果他不是干部编制的话,也想从办公室里,调到扶贫车间。 接下来的工人工资虽然没有张全蛋高,但也远超过一般正式工人。 “张二锤,五十一块,刘二麻子三十五块.......秦淮茹五块钱。” 秦淮茹正兴奋着,听到只有五块钱,她顿时有点懵逼了,揉了揉耳朵。 “李主任,我,我怎么才五块钱呢?你这是恶意报复,我知道咱们之间有矛盾,我以前是得罪过你,但是我已经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 在秦淮茹看来,她在车间里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的活,只能拿到这么一点钱,肯定是李东来在作梗。 李东来拿起工资表看了看,皱起眉头说道:“秦淮茹同志,在事情调查清楚前,恶意指控别人,是要承担责任的。这样吧,这里是你的工资表,你觉得我不公正,这位是咱们轧钢厂财务科的刘干事,让他来给你计算工资。” 既然不你觉得不公正,那就让轧钢厂的领导介入,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秦淮茹就算是再不讲理,也只能点头同意。 刘干事接过工资表,“帕拉帕拉”的拨动算盘珠子。 “秦淮茹同志,1号的产量是半台,2号的产量是半台,3号产量1台,4号请假,6号产量1台,不顾工人的劝阻,强行使用胶水处理未经清理的材料,导致材料报废,扣工资五毛钱.......总产量是三十台,故意损坏材料两次扣除1块钱,总工资是5块钱。” “扣钱?我是工人,浪费材料不是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扣我的工资,车间的制度不合理!”秦淮茹面对事实没有办法狡辩,但是又不甘心,只能把矛头对准扶贫车间的制度。 “我们工人干活,从来不担责任,兄弟姐妹们,车间的制度是为了压榨咱们,欺负咱们。咱们工人可不是好欺负的,大家伙一块去厂里面反映!” 在正式车间里工作,工人就算是浪费再多的材料,也顶多会被车间主任批评两句,并不会被扣发工资。 秦淮茹觉得,只要鼓动起工人,就能获得话语权,就有资格同李东来扳手腕了。 可惜的是,工人们都清楚秦淮茹的底细,并且他们也不是傻子,并没有相信秦淮茹的话。 李东来冷着脸:“秦淮茹同志,这里是扶贫车间,不是正式车间。并且,你的行为已经不是浪费了,而是故意损坏,根据工人同志的反映,他们曾数次阻止你的不规范操作,你为了省一点功夫,却不管不顾。” 说着他加重语气:“如果你觉得扶贫车间的制度有问题,现在请你离开扶贫车间!” 工人们听到这话纷纷响应。 “就是,嫌弃我们车间不好,可以离开啊。” “咱们车间可不养懒汉,像秦淮茹这样的人,压根就没资格进入咱们车间。” ...... 秦淮茹之所以闹事,只是为了换取好待遇,哪里肯离开扶贫车间。 她抿了抿嘴唇,看着李东来说道:“东来兄弟,你也知道,我只是个女同志,手脚比较慢,做工的话实在是不行,每个月拿这么一点工资,怎么能养活一家人呢! 不如你让我负责质检吧?我识文断字,还是城里人,肯定比秦奋细心。” 秦奋的脸黑了,顾及到是一个村的,自从秦淮茹进入车间,他也没有故意为难秦淮茹,反而耐心教导秦淮茹做安检门。不图得到秦淮茹的感激,但是你也不能恩将仇报吧! 李东来当然不会相信秦淮茹话,冷着脸说道:“秦淮茹同志,你刚才的话,有两点错误。 第一,在性别上找差异。现在全国上下提倡女人是半边天,跟男人地位相同。咱们车间里一大半都是女同志,她们的产量和质量不比男同志差。 第二,秦奋同志虽然不识字,但是为人忠实可靠,完全能够胜任质检的工作,你以为自己是城里人,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