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0章 何文涛瞎了(2 / 3)

加入书签

凉气。 此时的何文涛脸上都是生石灰,皮肤已经被腐蚀烂了,更关键的是随着何文涛的哭泣,眼眶中的泪水开始跟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 可以预见,再耽搁先去,何文涛的眼睛就要瞎了。 李东来大声说道:“想要眼睛的话,你就别哭了。”,他扭头看向何文慧:“你马上找一些植物油,越多越好。” “植物油?”何文慧愣了一下。 李东来这才想起这年代还没有植物油的说法,京城里的食用油大多是豆油和花生油。 “豆油,花生油,总之越多越好。” “我马上去。” 何文慧飞奔回家,跑到厨房里拎起两壶油便往外跑。 刚走到门口,却被于秋华拦住了:“文慧,家里就剩下这么点油了,你要拿到哪里去?” 何文慧着急的解释道:“文涛的眼睛里进了生石灰,一大爷说得用油擦拭,要不然文涛的眼睛会瞎的。” “什么,文涛的眼睛进了生石灰?”于秋华听到这个也着急了,跟着何文慧就要往后院里走去。 走到一半,她突然扯住了何文慧:“不行,闺女,咱们不能把油都拿去,咱们家里就剩下这么点油了,如果都拿去了,咱们吃什么?” “娘,文涛就要瞎了啊!你还在纠结这些油?”何文慧不可思议的看向于秋华,在她的印象中,于秋华最稀罕何文涛。平日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于秋华都会偷偷的藏起来,留给何文涛。 于秋华嗔怒的瞪了何文慧一眼:“我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嘛,但是,你想想,那里那么多人,他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文涛的眼睛瞎掉吧?只要一大爷发了话,他们还不是得把家里的油拿出来,咱们不就省下一瓶油吗?” 何文慧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她没有想到都到了这种危急关头,于秋华竟然还想着能够省下一瓶油。 于秋华见何文慧不听话,冷声道:“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些钱,全靠我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如果不盘算精明一点,我怎么能够把你们几个养大。” 何文慧一向最听于秋华的话,要不然在原着中,也不会为了于秋华,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她只能又跑回屋里,把油瓶放回去了一支。 ...... 看到何文慧就带了一瓶油来,李东来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何文慧,你家就一个油瓶?” 所谓的油瓶,其实就是用废弃的药瓶改造成的。 只能容纳不到五十毫升的油,上面有塑料盖子,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拧起来。 以前也有人使用汽水瓶当油瓶,不过很容易被孩子们打翻。 这年头油金贵的很,浪费一汽水瓶的油,太心疼人了。 油瓶太小了,一般人家都会有两三个油瓶,这样一来,不用总去供销社买油。 面对李东来的质问,何文慧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于秋华开始在旁边哭天抹泪:“一大爷啊,你不知道我们家的日子过得苦,不能像大家伙那样,备两个油瓶子,你们谁家里有油,就先借给我家一点,我保证,以后肯定会还的。” 都是千年老狐狸,装什么聊斋啊! 住户们都明白于秋华心中的小算盘,皆默不做声,只是把眼睛看向李东来。 如果是易中海当一大爷,这会易中海肯定已经让住户们拿出油来帮助何家。 不过,在李东来看来,何文涛的事情是于家的事情,于家都不愿意出头,住户们就更没有义务帮他了。 李东来看着于秋华说道:“一瓶油恐怕不够,我劝你还是回去再拿一瓶油来,要不然何文涛的眼睛恐怕会保不住。” 于秋华有些不以为然,她依然认为住户们不会见死不救,哭哭啼啼的说道:“一大爷,我家里真的只有一瓶油,文涛的眼睛要是瞎了,那就他的命!” 何文涛闻言,吓得打了一个哆嗦,抱住于秋华的腿喊道:“娘,我记得咱们家里有两个油瓶子,你快拿出来吧!我求求你了。” 真是个蠢货!于秋华狠狠的拍了何文涛一巴掌:“那瓶油早就吃光了,是个空瓶子。” 说完,她生怕何文涛再出说什么让她丢面子的话,冲着李东来喊道:“一大爷,你尽管帮文涛洗眼睛,要是瞎了的话,我们认了。” 就算到了这种时候,于秋华依然认为住户们会伸出援手。 只是她不知道是,住户们这些年早就被贾家坑怕。 贾家遇到事情,就开始在大院里哭穷,易中海马上组织住户们捐款。 结果,住户们发现,贾家的日子过得他们都好。 善良就这样被糟践了。 再说了,何文涛已经把何家的老底揭开了,谁现在拿出油帮何家,那就是蠢蛋。 李东来得到于秋华的保证,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先是用油帮何文涛清洗了眼睛,然后找来棉布头把他眼睛里的石灰擦干净,最后再用何文慧端来的清水清洗何文涛的眼睛。 由于何文涛是整个脸扑到石灰袋子里的,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他还是瞎了一只眼睛。 住户们看向于秋华的眼神中充满了鄙视,一心想着占便宜,这次吃了大亏吧? 活该! 于秋华想闹事,可是她已经提前说了不追究的话,现在只能咬着牙吞下苦果。 “文慧,扶起你弟弟,咱们回家!” 于秋华恨死四合院的住户了。 ----------------- 夜幕降临,热闹了一整天的四合院陷入了沉寂中。 这年头天黑了,大家伙吃完饭,便关掉灯,钻进被窝里。 只有少数人家还亮着灯。 其中就有何家。 “娘,我就剩下一只眼睛了,今后可怎么办啊!”何文涛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于秋华坐在桌子前,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她回想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