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昔日英杰的遗孀第二更(1 / 2)

加入书签

王耀很意外。 因为他发现,周瑜比想象中的还要理智许多。 根据以往的经验,王耀知道,英雄们向来都有极度自负与倨傲的“逆鳞属性”,尤其不能受到小兵们的冒犯。 这一点,早在与吕布交战的时候,王耀就敏锐的察觉到了。 然而,比起吕布那个有勇无谋的坦克型英雄,周瑜虽不及吕布强大,但所表现出来的举动,却明显要更为的睿智。 尽管在与他们小兵部队的交锋上,周瑜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压着打,但王耀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压制周瑜这个英雄,靠的只不过是周瑜一时的疏忽大意,以及赵云出人意料的草丛偷袭而已。 如果没有赵云,没有一早就拟定好的作战计划,身为英雄的周瑜,也不可能一照面就落入了下风。 但即便如此,在权衡利弊之后,周瑜依然决然的选择了避开锋芒,打算从上路撤走。 像这样甘愿忍辱负重的胸襟,与三国志中描写的妒贤嫉能,气量狭小的周瑜,完全截然不同。 应该说,江东周郎确实不凡! 而所有的反派,也并非像中写的一样,都是千篇一律的脑残党,这其中也有像周瑜这样,雄韬武略而冷静睿智的! 只不过...... 一丝冷笑慢慢在王耀的嘴角显露。 所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尽管周瑜懂得隐忍,但王耀依然有很多种办法可以激怒这个衣着艳丽的萝莉控。 比如“铜雀春深锁二乔”,比如意味深长的“送你回家”!更比如...... “大都督,小乔的年纪还小,你这都下得了手吗?想必你一直以来,应该承受着不小的舆论压力吧?说起来,我们家刘禅的年纪倒跟小乔没差多少,不如大都督就做个顺水人情,让小乔嫁到我们蜀国来吧!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即可摆脱世人的诟病,而我们吴蜀两国也可借机永修盟好,一举两得,你觉得如何啊?” 当王耀这话脱口而出的时候,周瑜的脸色瞬间就因为愤怒而扭曲了起来。 如果说之前王耀的做法是对周瑜的冒犯,是对英雄们的尊严赤裸裸的挑衅的话,那么,现在这番话,则完全超越了周瑜忍耐的极限! “我会让你知道,与我生在同一个时代,乃是你最大的不幸!” 远远的,周瑜那几近破声的低喝传了过来,同时,咵的一声,周瑜抬起的左手,燃起了一团明火,咬牙切齿的冷然低喃也随之响起:“身为男人,无法让步的只有两件事;那就是胜利和小乔!” “准备散开。”王耀则微笑着低低对身边的小兵部队下了命令。 如果说堪比神明的英雄们有弱点的话,那便是他们的性格! 造物神是很公平的,虽然赋予了英雄们几近坚不可摧的身躯,无人可挡的力量,但却没有赋予他们完美无缺的性格。 英雄们依然会因为周遭的不顺境遇,而产生“贪、嗔、痴”的情绪。 但说到底,这也是身为“人”无法避免的弱点。 而一个被愤怒给冲昏了头脑的英雄,跟虽然血厚,但却只会重复平A的主宰也没有多大区别了! 尔后,双方再次陷入交战状态。 犹如暴风雨的火焰箭雨,开始流星一般的从半空中向王耀的部队中央万箭齐发! 周瑜再次起手,一样是他的2技能【流火之矢】 砰砰砰轰!! 炽热的火箭,射裂了大地,融化了石块,但却没有命中任何小兵。 因为早在周瑜起手的瞬间,王耀便已经预判到了周瑜可能要攻击的位置,并及时令周围的小兵们散开了。 但是,这还没完,见技能落空,周瑜直接张开双臂,转手又是一个【东风浩荡】。 狂烈的风暴,再次席卷战场,而火势见风就涨,顿时如同燎原之火朝着小兵们凶猛吞噬而去! 周瑜的3个技能,基本都是连贯招式,而他最强大的地方,是通过布置火区来对范围内的敌人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然而。 对于早已深谙周瑜技能效果的王耀,一早便已经有了准备。 “举盾!” 随着王耀一声令下,第七主力部队的近战小兵们立刻整齐的排成横队,并紧挨着举起了各自手中的盾牌。 无数的盾牌,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色的金属光泽,紧密的形成了一道堪比城墙的铁壁! 周瑜制造出来的滔天火势虽然凶猛,但却竟硬生生被无数小兵的盾牌给挡住,再无法向前蔓延燃烧! “魔法小兵自由攻击!” 又一道命令下达。 随后,无数的火球产生的爆炸,开始尾随着周瑜,在战场上各处开花绽放。 狼狈的奔跑躲避着魔法小兵们的火球骚扰,周瑜心中是又恨又恼,那个可恶的持弓小兵,不知道为什么,竟能准确预判到他攻击的方位,让他的技能攻击,有史以来第一次毫无收益! 这种他打不到别人,别人却可以打得到他的战斗,让周瑜憋屈得窝火。 正在这个时候,一道凌冽的狂风突然从头顶袭来! 【天翔之龙】 赵云再次开启了大招! 时刻都在高度警惕着赵云的周瑜,在感觉到危急的一瞬间,脚下立刻用力一蹬地面,整个人跳了开去。 轰隆! 赵云的枪深深刺入了地面,带起一片尘土飞扬。 一击落空,但还未等赵云继续开启技能,跳出去的周瑜猛然一回头,左手的火团洒向了赵云。 ——呼轰!! 漫天的赤色火焰,凭空冒出,几乎要将整个天空遮盖!! 周瑜的大招【烽火赤壁】 这一个反击突如其来的反击,让赵云始料未及,只一转眼,赵云的身影便被淹没在了滔滔的火海之中! 足以将岩石融化的火焰,将赵云身上的小兵铠甲熔得滚烫发红,犹如刚出火炉的烙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