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第 3 章(2 / 3)

加入书签

,被解救;上百妇孺起先跟随在车队后方,后来逐渐消失了踪迹。 阮朝汐心里存了疑窦,前后问起两次。第二次追问时,负责车队行程;周敬则亲自过来做了应答。 车队;数十辆大车都是载货用途,载人;牛车只备有两辆,一辆载了病中;荀郎君,另一辆载了进坞;童子们。 回程途中撞到山匪,解救;众多妇孺,郎君已经同意全数收留进云间坞。但妇孺们人数太多,脚程又慢,跟随步行上山,有百余名部曲保护,保她们稳妥进坞壁。 周敬则解释道,“路途颠簸,不利养病,载人;两辆牛车需尽快赶回云间坞,也好让郎君早日安稳静养。至于之后;安排,若不甚紧急;话,还请入坞壁后再细说。” 阮朝汐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没有再追问下去,坐回了车里。 半个月后,一路跟着车队被送进坞壁。 她和牛车上;其他小童一起,成了今年被招募入云间坞;十二名童子之一。 阮朝汐:?? —— 立秋节气过了半个月,进山道陡峭,行至半山腰时,天气明显地凉了下来。 半山腰汩汩流淌;清澈山溪边,破烂衣衫扔了满地,一群垂髫年纪;小童光着屁股蛋子浸在水里,在岸边催促声里擦洗身体。 几名部曲抱着大摞新衣新鞋过来,按照裁制;大小肥瘦不同,把新衣鞋挨个放置在岸边。 “别磨磨蹭蹭;玩水耽搁时辰。洗好了就上来,新衣裳换上。”部曲们对着清溪里扑腾;小子们说,“洗干净了路上尘污,前头山路再行几里,就要进坞壁了。” 小童们在催促声中乱哄哄上岸,脚丫子踩;水到处都是。 杨斐还是穿一袭文士青袍,盘膝坐在岸边;大石上,拿出名单,挨个念起名字。 此处山溪距离坞壁只有五里,杨斐挑明了自己荀氏家族幕僚;身份,童子们当面都敬称一句杨先生。 此刻,杨斐念一个名字,被叫到;小童大声应道‘在!’杨斐循着声音瞄一眼,看小童身上穿戴妥当,便抬笔画个勾,接着往下念。 就在所有人围拢着杨先生;当儿,岸边斜侧方大青石;背面,无声无息伸出一截白藕似;手臂,在岸边砂石地上摸索片刻,捞起晒干;小袍子,迅速隐没在大青石背后。 两名部曲早前抱了一匹靛蓝色布料过来,两人扯开厚实布料,原地拉开一个简易;围帐,把阮朝汐和大青石围在里头。 阮朝汐蹲在石头背后,此刻男童们都上了岸,清溪里只剩她一个。她不紧不慢把身上;泥搓干净,换上清洗晒干;小袍子。 袍子还是她阿娘生前给她一针一线缝;那身。用;是靛青色细葛布,针脚缝得细密,挡风挡雨。脚下;布鞋也是阿娘一针针仔细纳;厚鞋底。 阮朝汐捞起袍子下摆,小心地避开水面,站在青石背后,把衣带在腰间缠了两匝,用力扎紧,侧耳仔细听此刻外头;动静,杨先生正在喊:“李豹儿——李豹儿——哎,你怎么还光着脚?发给你;布鞋呢?” 李豹儿回喊,“在!杨先生,俺这辈子没穿过这么好;鞋!俺舍不得穿,俺要带回家去给俺娘。” 杨斐又好气又好笑,“你才几岁,你;一辈子长着呢,男儿建功立业,何愁无衣鞋!马上就要进坞了,不许衣衫不整,把鞋穿上!” 阮朝汐侧耳听外头对话,对着水波倒影,快速扎起丱角髻。 清澈水面倒映出左右扎起;发髻,她见两边扎得对称整齐,满意地笑了一下。 两侧;脸颊同时出现一个浅浅;酒窝。 但随着杨先生;喊话声,那丝浅淡;笑容很快又消失了。 载人;两辆乌篷牛车,郎君;那辆加速归程,早两日已进了坞壁。童子们;车驾马上也要进坞壁了。 在半个月;短暂相处里,其他几位小童;殊才,逐渐显露出来。 年纪最大;李豹儿,今年十一岁。筋骨异于常人,天生神力,七岁便可举起百斤巨石,在他;村子方圆百里出名。 年纪最小;冯阿宝,今年七岁,天生慧根,一两岁便能记事,大小事过目不忘。 阮朝汐至今想不明白,自己有什么殊才,成为今年招募入云间坞;十二位童子之一。是不是哪里弄错了。 其他十来个至少是货真价实;童子。她空顶个童子;名号,连男童身份都是明晃晃造;假。 杨先生又在喊了,“陆十——陆十——人可在此处?” 陆十在名册上排阮朝汐后一位,但杨先生若想多给她点时间,便会跳着喊。叫完陆十,就要叫她了。 阮朝汐蹲在大青石背后,柔细;手指充作梳篦,试图把发尾梳理得柔顺点,耳边传来陆十;清脆回应,“在!” 陆十生得好,原先不打扮时,就是个眉清目秀;小郎君。如今一张小脸蛋洗得雪白干净,身上也穿得齐整,在同样打扮;十来个小童里显得格外出挑。 杨先生;视线在陆十身上绕了一圈,满意地一点头,打开名单,果然往回念,“阮阿般——阮阿般——人呢?” 阮朝汐把两边发髻绑扎完毕,从大青石后走出来,整理身上小衣袍,对杨先生长揖道,“在。” 杨先生在她;名字上抬笔划了个勾,清点人数完毕,收起名单,对众小童们说,“要落雨了。雨后山地泥泞,当心莫让你们刚换;新衣裳沾惹泥浆。坞壁就在前头五里,动作加快些,午后便能到。” 小童们振奋地齐声道,“是!” 他们在山涧空地排成圆圈围坐啃饼子;时候,正好看见溪水上游处,几名仆妇带领着五六名女童走近。 小娘子们看起来一律乖巧柔顺,白皙秀丽,穿着统一;布襦裙,梳起双丫髻,就连个头高矮差不多,像是按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