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4章 与总督大人对话(1 / 2)

加入书签

科恩认为汉斯最大的错误在于他根本就没在战前去全面了解和侦察对手的状况,就下令派出船队前往福建沿海为十八芝助阵。出来,因为他觉得那实在是一种耻辱。

“不,他们只是需要放一些活口离开,让我们意识到他们的态度。”科恩的声音低沉而无情:“范德维根先生,你就只是他们放回来报信的人而已。”

“可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范德维根激动得连耳根和脖子都已经红了,他并不害怕战死,但当时脱离战场的决定是没错的,他在事后也为自己的及时撤出感到庆幸,但现在科恩的说法让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条可怜虫。

“或许这只是一次警告,同时也是一次示威。”科恩轻轻用手示意范德维根坐下来,慢慢地继续说道:“他们在战后向大员港提出了战争赔偿的要求,这应该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但还远远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我认为这些海汉人是在设法找我们的麻烦。”

“找我们的麻烦”范德维根先是一愣,接着便摇头道:“他们只是才冒出来几年的新兴势力,怎么可能主动和我们东印度公司作对”

“但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不是吗”科恩深吸了一口气道:“根据我们的情报,海汉人在过去的三年中逐步控制了广东沿岸,特别是珠江口水域,他们在那里修筑了港口、炮台和庞大的移民营地,已经事实控制了这些区域内的水上航道。从他们最近的动作来看,很可能是希望把触角伸到福建境内。而如果他们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先解决当地的绊脚石。福建官府已经视其为盟友,唯一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就是十八芝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海汉人在福建的渗透工作做得非常好,远远胜过你叔叔和他的前任。”科恩给予了一个十分不客气的评价:“你们没能争取到的对象,已经被海汉人争取过去了。如果不是福建官府选择了跟海汉人合作,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当地的战场上参与打击十八芝的军事行动。而态度一向是支持十八芝的我们,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对手。”

“但如果迫使我们参战,他们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范德维根毕竟年轻气盛,并不会因为这样一次屈辱的失败而感到心灰意冷,科恩的这番话更是激起了他的不甘:“我们东印度公司不管是财力还是兵力,都远远超过这些海汉人,我确信我们一定能在战场上击败他们”

“年轻人,自信是好事,但也必须要看清现实。”科恩不急不慢地说道:“如果是在巴达维亚附近开战,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可以击败他们。但这个成功的概率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步下滑,如果是在福建开战,恕我直言,从你所描述的交战状况来判断,我们获胜的机会或许只有两成,说不定还不到两成。”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力量有七成左右都集中在巴达维亚附近,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远东任何一个王国的军队来攻打这里,荷兰人都有应对的把握。但在自己家门口打仗是一回事,远征海外又是另一回事了,人员的调动、补给的运输、信息的传递,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迟滞都有可能影响到战局,而这些环节中的瑕疵在海外作战中会成倍地放大负面效果,何况对手还是实力不弱的海汉。

“范德维根先生,请回答我,你们在决定出兵之后花了多少时间来做战前准备包括制定作战计划和筹备物资,调集人马在内。”科恩问道。

“大约十天左右,总督大人。”范德维根不明其意,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

“我想你一定亲自参与了这个过程,对吧”科恩见范德维根连连点头,便接着问道:“那么如果你要组织一次远征三亚的军事行动,那你准备怎么做你觉得要如何才能战胜对手”

“三亚”范德维根面露为难之色:“从大员港到三亚大概需要十天以上的航程,而听说海汉在当地修筑的军港有非常完善的岸防工事,光是大口径岸防炮就有数十门之多,还有长期驻防该港口的武装舰队。如果仅靠大员港的现有船只和兵力,大概是不够的”

“但海汉人就派出了他们舰队,跨越了遥远的航程来到福建,并且击败了你的舰队。范德维根先生,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在你无法伤及对手的时候,对手却可以自由地挥动拳头,对你进行打击。”

范德维根不服气地争辩道:“大员港的条件很有限,或许是做不到,但如果巴达维亚”

“巴达维亚也很难做到。”科恩摇摇头道:“从巴达维亚到三亚的航程,是大员港到三亚的两倍半,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在出门的时候就必须带上至少两个月的补给,一支庞大舰队两个月所需的补给,你知道有多少吗”

“我大概能想象出来”范德维根再次脸红,他所指挥的行动中,这次在南日岛的作战已经算是参战船只和人数最多的一次了。而攻打海汉人的老巢需要一支怎样的规模的舰队,而这样一支舰队的指挥和补给又该如何协调,这的确不是他依靠过去的经验所能推断的。

“范德维根先生,我们并不怕打仗,但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参战的后果和影响,同时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完成作战目标。”科恩轻轻抬起手臂道:“请扶我到阳台上去。”

范德维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